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身边的事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让“互联网+”助力乡村振兴战略

    信息发布者:chen2508
    2018-03-19 14:02:39    来源:产地信息网   转载

    前言:他的老家在苍溪县白鹤乡东风村,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精准扶贫。现在老家变化太大了,一排排小楼,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他一个拥有19年党龄的80后退伍军人,返乡将互联网融入农村,创办“产地农产品信息网”,免费推广农产品。

     1-1P31P10F4Z6.jpg

    随着科技的发展,“互联网+”已经进入千家万户,并且逐渐向农业农村生产生活各环节渗透融合,农村电子商务、农产品加工、乡村旅游、休闲农业、运动养生等特色产业逐步兴起。新一轮信息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席卷农村,信息流带动技术流、资金流、人才流等向农村地区进军,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建设应运而生。

     

    近日,为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工业化、信息化、城镇化同步发展,进一步规范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建设,厘清建设的总体思路、融资模式、重点任务和机制路径,农业部发布了《关于开展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建设试点的指导意见》


     

    在这个新时代的大背景下,一批拥有互联网专业知识的农村青年开始返乡,用自已的互联网专业知识开始互联网创业。他们在这一领域拥有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,为什么这么说呢?

    1、土生土长在农村,了解农村现状。

    2、自己就是农民,更贴近农民。

    3、在农村长大更有服务三农的意识。

    以上这些都是城市互联网公司所不能具备的。

     

    近日小编遇到一个久未见面的朋友,谈及工作,他很自豪的说“我就是在做农村互联网+这一块”听他的语气还真心干的不错。

     

    这个朋友姓陈,就叫他老陈吧,老陈的家乡是四川省苍溪县,全县户籍总人口77.11万人,农业人口65.43,地地道道的以农业为主体经济的县,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3.5万亩,油料产量5.36万吨,水果产量20.59万吨,这么大的产量基本靠口口相传,销售渠道比较窄,县农业部门怕农产品滞销不得不统筹规模,一直很头疼,这么广阔的农村市场何不引入互联网+农业呢?各级领导积极引导互联网人才,将互联网真正的与农业相结合,老陈就是返乡大军的一员。

    老陈其实并不老,80后,文化水平也就一个高中,按道理来说,80后精通互联网的并不多,“这要得益于参军五年,在部队为通信专业,是经过系统学习培训的”老陈说,原来是这样,

    他仔细分析了家乡农村的现状,农村人群具有整体人口基数大,人口分散,单位面积人口密度小,整体文化水平不高,收入水平低等特征。依据这些特征所设计的互联网产品其代表的意义和价值也随之不同。

     

    基于这些现状,老陈马上意识到影响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就是销路,销路太窄或者仅仅局限在本地区内销,根本消化不了那么多产品,要做的就是面向互联网,把产品推广出去,并且还得免费推广,思路明确后,“产地农产品信息网”很快创造并迅速上线,得到了广大农民朋友的积极认可,仅仅三个月收录并推广农产品12000多条,部分农民朋友很快从互联网+农业中受益。

     

    针对农村人口整体文化水平不高的问题,网站还推出了农技知识栏目,普及最新的现在农业技术,让农民真正实现增产增收。推出三农政策栏目,让国家三农政策走进千家万户!

     

    “随着两会的召开,政府工作报告中,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重要内容,这也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,特别是来自基层的代表委员,对乡村振兴战略有着更为深切的体会。让农村强、农民富、乡村美,是全社会的共识”老陈对小编说,看得出他又正在筹划更大的事情

    1-1P31P11434917.jpg

     

    老陈说,他的老家在白鹤乡东风村,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精准扶贫。现在老家变化太大了,一排排小楼,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各级政府让农民住进了新房子,也要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。正在规化中的产业带,乡村旅游等等又是他下一个互联网+的切入点,把家乡的农产品,旅游资源,生态资源推广出去,将有需求的客商引入进来。这就是他的目标!互联网+农村,人们往往简单的理解为消费品下乡和农产品上行,而忽略了便民服务等相关内容。不论从哪个层面上推进互联网+农村,都需要打破农村传统交易习惯、打通物流最后一公里、打开便民服务体系,打造农村电商人才,打出特色农产品县域品牌。

     

    1-1P31P11514C4.jpg

     

    等一切就准备就绪,“互联网便民服务站”将在老陈的老家白鹤乡东风村挂牌成立,老陈他将做好以下几点,真正的发挥党员作用服务乡邻。

     

        一是打破农村传统交易习惯,推动私人定制。建议平台与供销合作,在县级建立营运中心,在农村设立村级网点,帮助农村实现代销、代购、代服务。引导农村推行私人定制农场、农庄及菜园等,让城市人体验农耕文化、体验农村生活,把城市消费引向农村。利用农村跟风的习性,以示范引导,以宣传推动(如赶街的农村讲习所),从而打破传统的交易习惯,让农村真正享受互联网发展成果。

        二是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,实现物流村村通。农村物流散而稀,利润少,建议邮政利用自行的实力,做自已专业的事,建立起物流联盟真正打通物流最后一公里,实现农材物流“村村通”工程。

        三是打开便民服务体系,把服务植入服务网点。把相关服务尽量向社会化平台开放和对接,让百姓真正足不出村把能办的事的办了,推行微信政务和微信民情,让百姓真正动动手把想反映的问题,想解决的事解决了。

        四是打造农村电商人才,培育农村电商达人。要整合人事、农业及开发办等部门的人才培养资源,推进和打破不符合时代发展陈规陋习,充分利用团组织推进青年创业力量,为农村电商培育更多的人才。

        五是打出特色农产品县域品牌,推动特色农产品上行。各县都有很好的特色农产品,但由于规模小,包装简单,没有认证,没有溯源。由公司运作,政府支持对少而散的特色农产品实行统一收购,统一包装,统一品牌和统一检测,从而打造出符合网上销售产品,从而推动特色农产品上行。 

     

     

    笔者心里真心佩服这个老陈,将互联网+农业模式运用的如此得心应手,在这里也预祝他早点成功!相信今日之农村有了像老陈这样的互联网人才加入,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将很快实现!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